本文为劳动课《二十四节气(大暑)-竹编扇子》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非遗手工-竹编扇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竹编扇子制作是一项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劳动活动,理解劳动创造美的内涵。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艺劳动的重要性,尊重劳动成果,珍惜手工制品。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竹编扇子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工具对竹子进行处理和加工,如切割、打磨等;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操作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在竹编扇子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认真负责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养成在劳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劳动后整理工具和材料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定期参与竹编等手工劳动,形成持续劳动的习惯。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合作完成竹编扇子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强调竹编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竹编技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教授学生竹编扇子的基本制作技巧,如选材、切割、编织等,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④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竹编技艺的理解和感悟。
⑤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竹编扇子的制作,体验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竹编技艺需要较高的精细度和耐心,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平。需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克服技艺上的难点,如编织的紧密度、形状的控制等。
②在掌握基本技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竹编扇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设计思路。
③由于竹编技艺的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且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竹编作品、组织制作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三.教学方法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专业的劳动教育解决方案服务,包括AI劳动教育信息化系统搭建、劳动课教学资源(劳动课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及实操讲解视频)、劳动场地改造、劳动实践耗材采购、学生劳动档案制作、劳动数据收集以及劳动成果展示。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