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劳动课《非遗美食-酥油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做酥油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探究酥油茶在藏族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能,明白酥油茶的制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晶,从而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正确观念。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在实操中学会砖茶选料与熬煮火候控制,熟练运用酥油茶桶进行搅拌乳化操作,精准把控酥油、茶汤、食盐的配比关系,理解乳浊液形成的物理原理,能独立完成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呈现的完整流程,具备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劳动能力,掌握非遗美食制作的基础技能体系。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原料称量、工具清洁、火候观察等环节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劳动态度,形成“按工序操作、依传统规范”的习惯;在体验藏族待客礼仪时,理解劳动过程中蕴含的文化禁忌与仪式感,养成尊重民族文化、注重劳动细节的行为习惯,将规范操作转化为日常劳动的自觉意识。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通过对比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工业化生产,体会非遗传承人“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劳动精神,在尝试低糖改良或香型拓展等创新实践中,理解“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劳动理念,树立“以劳动延续文化根脉”的责任意识,将高原居民在艰苦环境中创造价值的奋斗精神转化为个人成长动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需要清晰地了解并熟练掌握酥油茶制作的完整流程,包括选材、煮茶、打酥油、搅拌、调味等关键步骤。通过反复操作,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酥油茶的制作,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和重要性。
②强调茶叶、牛奶、酥油等食材的正确配比,以及如何处理食材以确保口感和品质。例如,茶叶的浸泡时间、牛奶的加热温度、酥油的用量等,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酥油茶的最终风味,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和指导的内容。
③帮助学生理解酥油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介绍酥油茶的起源、传播以及在不同地区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2.教学难点
①打酥油茶是制作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需要掌握正确的搅拌方法、力度和节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搅拌不均匀、力度不够或过猛等问题,影响酥油茶的口感和质地。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②虽然学生能够理解食材配比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因缺乏经验而难以精准控制。例如,酥油的用量过多会使茶过于油腻,过少则无法达到应有的风味。需要通过反复实践和调整,让学生掌握合适的配比。
③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酥油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可能较为抽象和困难。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将文化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制作技能上。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酥油茶的起源、文化背景以及制作流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酥油茶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2.演示法。在课堂上亲自演示酥油茶的制作过程,详细展示每一个步骤,包括选材、煮茶、打酥油、搅拌等。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酥油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加深对制作流程的理解和掌握。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