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教学设计 非遗-飘色巡游-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非遗-飘色巡游-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河小蛙

来源:河小蛙

浏览次数:0

      本文为劳动课《非遗-飘色巡游》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非遗-飘色巡游》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通过对沙湾飘色巡游这一非遗项目的深入探究,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背后蕴含的劳动创造价值,明白从构思设计到制作道具,再到组织巡游,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无数劳动者的智慧与付出,从而树立对各类劳动平等尊重的观念,珍视传统手工艺劳动成果,理解劳动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中的关键作用。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与沙湾飘色巡游相关的基础手工技能,如尝试制作简单的飘色道具部件,了解道具的结构搭建原理,学习如何参与团队协作完成小型飘色场景的布置,提升沟通协调能力,为今后参与其他复杂劳动项目奠定技能基础。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了解沙湾飘色巡游为契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劳动习惯。通过观看或参与模拟巡游活动组织,学会提前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分工,逐渐形成有条不紊、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让学生体会沙湾飘色巡游传承至今所经历的岁月沉淀和无数劳动者的坚守,感悟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在劳动中不怕困难、勇于尝试新方法的品质,鼓励其在今后的劳动实践中积极创新,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清晰阐述其起源背景,详细解读背后所承载的当地民俗信仰、文化寓意,让学生深刻领会这一非遗项目在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②系统讲解飘色的人物造型、道具设计等构成元素,着重传授如扎作、裱糊等关键制作工艺,使学生对其制作流程形成完整认知。

       ③通过展示传承现状及面临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传承意义,组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非遗传承的热情,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2.教学难点

       ①飘色中人物造型、色彩搭配等蕴含诸多隐晦象征,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认知局限,准确理解这些象征背后的文化深意是一大难点。

       ②飘色制作工艺精细且复杂,例如搭建稳固又美观的支撑结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掌握技巧,实现工艺要求。

       ③在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下,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非遗价值,克服传承过程中的困难,真正将非遗传承当作自己的责任,是教学中的核心难点。

4484c2217d178164cf4464e06a691fed_68a14b8568d6f738ddae018473b6a673.jpg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于沙湾飘色巡游的知识,包括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例如,详细讲解沙湾飘色巡游起源于何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每一个角色、道具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对这一非遗特色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2.参观法。如果条件或时机允许,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沙湾飘色的制作工坊或观看正在筹备的巡游现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飘色的制作过程、道具细节、人物造型等。在参观过程中,安排专业的飘色艺人或讲解员进行现场解说,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演示法。邀请专业艺人在课堂上亲自演示沙湾飘色的关键制作步骤,如扎制骨架、裱糊纸张、绘制图案等。通过现场演示,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制作工艺的细节和技巧,了解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和注意事项,便于后续自己动手实践。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0984bbcbc87a7f47102f87a5352fe765_1bdd97b22c9144051dd86b2f899a36ae.jpg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