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劳动课《非遗手工-折孔明灯》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非遗手工-折孔明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通过参与折孔明灯这一非遗手工劳动课程,认识到传统手工艺在劳动创造中的独特价值,明白劳动不仅是获取物质成果的手段,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进而树立尊重劳动、珍视劳动成果的正确观念。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将掌握折孔明灯的一系列手工技能,包括纸张的选择与准备,剪裁与粘贴;学会按照特定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复杂的手工操作,能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准确把握尺寸和形状,最终能够独立制作出结构完整、外形美观的孔明灯,切实提高自身的手工制作技能水平。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保持桌面整洁、操作有序,注重劳动过程中的细节与质量,不随意丢弃废料,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在面对复杂的折叠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制作失误时,鼓励学生不气馁、不放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态度,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从而塑造坚韧、执着的劳动品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纸张通过折叠、剪裁、粘贴等操作,制作成孔明灯的形状,了解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折叠的角度和力度,以及如何确保各个部分的连接牢固。
②让学生明白孔明灯能够升空的原理是基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特性,以及其独特的结构如何实现热空气的聚集和保留。通过对结构和原理的理解,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制作,并对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有一定认识。
③向学生介绍孔明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2.教学难点
①折孔明灯可能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折叠和拼接方法,如制作孔明灯的顶部和底部时,需要精确地折叠出特定的形状并进行拼接,以保证孔明灯的整体结构稳定。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技巧可能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多次练习和教师的耐心指导。
②选择合适的纸张材料对于孔明灯的制作至关重要,纸张要具备一定的韧性和透气性,同时又要能够承受一定的热量。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学会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裁剪合适的尺寸、进行必要的加固等,这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③在传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孔明灯更具时代特色。这要求学生既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将两者有机融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较高要求。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于孔明灯的知识,包括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原理等,让学生对孔明灯有初步的理性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例如,讲解孔明灯在古代作为军事信号传递工具的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人们祈福许愿的美好寓意。
2.演示法。亲自示范折孔明灯的具体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每个操作环节的要领,如如何准确地折叠纸张、如何巧妙地粘贴部件等,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习,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孔明灯的制作过程,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叠、剪裁、粘贴等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