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教学设计 非遗手工-做绣球-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非遗手工-做绣球-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河小蛙

来源:河小蛙

浏览次数:0

  本文为劳动课《非遗手工-做绣球》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非遗手工-做绣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了解通过参与非遗绣球制作,认识到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理解手工劳动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传统、珍视劳动成果的观念任。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学生将系统掌握绣球制作的基础技艺,包括剪裁、刺绣、填充、缝合等步骤,学会运用各类工具进行精准操作。通过反复练习,提升动手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熟练完成绣球制作,培养独立创作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养成专注、细致、耐心的劳动习惯,学会制定制作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规范使用工具并妥善保管。同时,注重劳动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保持工作区域整洁有序,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规范。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在面对绣球制作中复杂图案刺绣、结构组装等难题时,学生能够发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尝试改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绣球制作任务,培养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感悟劳动创造价值、成就美好的真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需要清楚了解制作绣球从选材、裁剪、填充到缝合等一系列完整的流程,这是制作出一个完整绣球的基础。

       ②非遗手工绣球往往有着独特的图案和色彩组合,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要学习如何运用传统的图案元素和色彩搭配方法,使制作出的绣球更具传统文化特色。

       ③如绘图、裁剪等技巧在绣球制作中较为常见,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以保证绣球制作的质量和美观度,同时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2.教学难点

       ①在制作绣球过程中,例如刺绣部分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手部精细动作控制能力和耐心,准确地完成每一针每一线的操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难度。

       ②在传承传统绣球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需要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③要制作出一个外形美观、规整且对称的绣球,学生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各个部分的比例和形状,对空间感知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979e6cbbf4c7ebdcf5e96761417751c7_696b26edd57969249218df29676ff7f2.jpg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于绣球的知识,包括绣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材料与工具等内容。例如,讲解绣球在古代民俗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绣球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对绣球有初步的理论认识。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绣球的制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每个步骤的要领和技巧。如展示如何裁剪布料、如何进行刺绣装饰、如何填充棉花以及如何缝合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制作的具体方法和流程,便于他们模仿学习。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参与绣球的制作,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准备材料开始,逐步完成绣球的各个制作环节。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0984bbcbc87a7f47102f87a5352fe765_1bdd97b22c9144051dd86b2f899a36ae.jpg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