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劳动课《做绣球(非遗手工)》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非遗手工-做绣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了解通过参与非遗绣球制作,认识到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理解手工劳动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传统、珍视劳动成果的观念任。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学生将系统掌握绣球制作的基础技艺,包括剪裁、刺绣、填充、缝合等步骤,学会运用各类工具进行精准操作。通过反复练习,提升动手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熟练完成绣球制作,培养独立创作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养成专注、细致、耐心的劳动习惯,学会制定制作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规范使用工具并妥善保管。同时,注重劳动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保持工作区域整洁有序,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规范。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在面对绣球制作中复杂图案刺绣、结构组装等难题时,学生能够发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尝试改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绣球制作任务,培养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感悟劳动创造价值、成就美好的真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需要清楚了解制作绣球从选材、裁剪、填充到缝合等一系列完整的流程,这是制作出一个完整绣球的基础。
②非遗手工绣球往往有着独特的图案和色彩组合,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要学习如何运用传统的图案元素和色彩搭配方法,使制作出的绣球更具传统文化特色。
③如绘图、裁剪等技巧在绣球制作中较为常见,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以保证绣球制作的质量和美观度,同时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2.教学难点
①在制作绣球过程中,例如刺绣部分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手部精细动作控制能力和耐心,准确地完成每一针每一线的操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难度。
②在传承传统绣球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需要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③要制作出一个外形美观、规整且对称的绣球,学生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各个部分的比例和形状,对空间感知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于绣球的知识,包括绣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材料……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专业的劳动教育解决方案服务,包括AI劳动教育信息化系统搭建、劳动课教学资源(劳动课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及实操讲解视频)、劳动场地改造、劳动实践耗材采购、学生劳动档案制作、劳动数据收集以及劳动成果展示。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