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二十四节气(清明)-制作青团》教学视频教案
本期主题为中小学劳动教育《二十四节气(清明)-制作青团》劳动课教案,适用初中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幼儿园劳动教育,供各位劳动教育老师参考。本劳动课以实践操作结合知识讲解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学习并了解青团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掌握食材选择及制作方法,理解劳动不仅能让我们掌握传统饮食技艺,也是传承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重要途径。
青团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节日食品。青团的主要原料包括糯米粉、艾草(或其他绿叶蔬菜汁)、馅料等。制作时,先将艾草清洗干净,煮烂挤汁,然后加入糯米粉中揉成面团。接着,将面团分成小块,包入豆沙、莲蓉、芝麻等甜馅或腌菜、豆腐、腌肉等咸馅,搓成圆球状。最后,将青团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青团!
学生学习目标
1.了解青团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寓意,包括其起源、流传、与清明节气的关联及象征的文化内涵等;
2.学习制作青团的食材选择标准与处理方法,例如艾草挑选、食材配比和不同馅料的特点与适配性;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个人的动手能力、细节把控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对非遗美食制作的兴趣和喜爱。;
4.培养个人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制作过程中保持手部清洁,确保青团制作卫生安全;
5.理解青团背后蕴含的非遗文化价值,认识到劳动在非遗美食传承、民俗文化延续中的……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