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做香囊(非遗手工)》教学视频教案
本期主题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做香囊(非遗手工)》劳动课教案,适用初中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幼儿园劳动教育,供各位劳动教育老师参考。本劳动课以实践操作结合知识讲解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了解香囊的非遗文化背景与传统寓意,掌握简易香囊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传统文化认同感及耐心细致的劳动品质。
香囊香囊又称锦囊或锦香袋、香包、香缨、佩帏、容臭等,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香囊的制作融合了刺绣、裁剪、填充等多种手工技艺,每一件成品都凝聚着劳动者的巧思与温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工做香囊!
学生学习目标
1.了解香囊的起源、发展历程与非遗文化价值,知晓不同朝代、不同地区香囊的样式差异与文化寓意;
2.掌握香囊制作的常见材料、工具(如剪刀、针、顶针)及香料(如艾草、丁香、薄荷)的特性与作用;
3.掌握基础的刺绣针法或布艺拼接技巧,能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简易香囊的缝制、填充香料与封口等工艺;
4.感受传统手工劳动的细腻与乐趣,体会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增强对传统手工劳动的认同感;
5.具备安全意识,使用剪刀、针等工具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划伤、扎伤自己或他人;
6.接触香料前了解其特性,避免使用易过敏的香料,及时收纳工具与材料,确保制作过程安全有序。
7.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劳动态度,在面对刺绣、缝制等复杂步骤时,学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8.通过了解香囊的文化寓意,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在小组合作制作……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