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飘色巡游(非遗传承)》教学视频教案
本期主题为中小学劳动教育《飘色巡游(非遗传承)》劳动课教案,适用初中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幼儿园劳动教育,供各位劳动教育老师参考。本劳动课通过理论与视频讲解、案例分析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广东番禺沙湾飘色巡游的非遗背景、历史传承及艺术特色,掌握飘色巡游礼仪规范,同时学生非遗文化传承意识。
广东番禺沙湾飘色是流传数百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祈福活动,最初为祭祀仪式中的“出会”环节,后逐渐发展为集造型、服饰、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民俗巡游表演。它以“飘、巧、奇、艳”为核心特色,通过巧妙的力学设计,让孩童化身“色仔”“色女”,身着精致传统服饰,站立在纤细的“色梗”上,仿佛凌空飘起,配合锣鼓、唢呐等传统乐器伴奏,穿梭于街巷之间,展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与生活场景。
学生学习目标
1.了解广东番禺沙湾飘色的起源、发展历程、国家级非遗文化价值;
2.了解飘色“飘、巧、奇、艳”的艺术特色、常见历史故事题材与传统巡游场景;
3.掌握飘色巡游相关简易道具的制作工具选择(如卡纸、颜料、剪刀等)与材料预处理方法;
4.学会简易飘色道具的制作,能小组协作完成一套基础飘色巡游模拟道具,提升个人手工操作能力;
5.了解飘色巡游的基本礼仪规范,感受道具制作、模拟展演的全过程,体会劳动传承文化的乐趣;
6.规范使用制作工具,保持制作环境整洁,妥善收纳道具材料,确保实践过程安全有序;
7.认识到劳动在保护、传承国家级非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岭南传统文化……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