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编织蛋兜(非遗手工)》教学视频教案
本期主题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编织蛋兜(非遗手工)》劳动课教案,适用初中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幼儿园劳动教育,供各位劳动教育老师参考。本劳动课以实践操作结合知识讲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习并了解蛋兜的文化背景、传统样式与寓意,掌握蛋兜的材料处理方法以及编织步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非遗文化传承意识。
蛋兜是中国传统民俗中极具代表性的手工制品。传说几千年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祈求。女娲后来告知各位母亲,在每年端午节,都让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可保平安。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家里的大人们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一个夏天的平安。 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为送蛋送福气之意。作为非遗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蛋兜编织不仅是一门传统技艺,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编织蛋兜!
学生学习目标
1.了解蛋兜的起源、非遗文化背景、样式分类及寓意,掌握与蛋兜相关的民俗常识;
2.了解编织蛋兜所需主要工具的选择,掌握材料处理方法及编织前的准备步骤;
3.掌握蛋兜的编织方法,提升对手工编织的兴趣与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4.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易蛋兜的编织,感受从线材到成品的创作过程,体验手工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5.安全使用编织工具,保持制作环境整洁,确保制作过程安全有序;
6.认识到劳动在传承非遗手工技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培养耐心与专注力中的重要作用,树立……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专业的劳动教育解决方案服务,包括AI劳动教育信息化系统搭建、劳动课教学资源(劳动课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及实操讲解视频)、劳动场地改造、劳动实践耗材采购、学生劳动档案制作、劳动数据收集以及劳动成果展示。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