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赛龙舟(非遗传承)》教学视频教案
本期主题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赛龙舟(非遗传承)》劳动课教案,适用初中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幼儿园劳动教育,供各位劳动教育老师参考。本劳动课以实践操作结合知识讲解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了解赛龙舟的历史起源、民俗文化内涵与非遗价值,同时树立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尊重与保护观念。
赛龙舟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与端午节紧密相连,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最初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逐渐发展为集竞技、祈福、民俗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在不同地区,赛龙舟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成为展现地方文化魅力的重要符号。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赛龙舟的文化世界!
学生学习目标
1.了解赛龙舟的历史起源、发展、地域特色(如不同地区赛龙舟的差异)与非遗文化价值;
2.了解赛龙舟的主要元素以及赛龙舟与端午节民俗的关联(如吃粽子、挂艾草与赛龙舟的文化联动);
3.感受赛龙舟“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兴趣与热爱,体会劳动创造与团队协作带来的成就感;
4.树立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5.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制作模型、模拟划桨,直观感受赛龙舟的民俗氛围与精神内涵;
6.结合历史知识理解赛龙舟背后的文化意义,建立“传统民俗与民族精神相融合”的认知,丰富文化体验……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专业的劳动教育解决方案服务,包括AI劳动教育信息化系统搭建、劳动课教学资源(劳动课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及实操讲解视频)、劳动场地改造、劳动实践耗材采购、学生劳动档案制作、劳动数据收集以及劳动成果展示。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